大众网记者 焱培 通讯员 王佩丽 曲海艺 烟台报道
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烟台市围绕建设公益慈善城市,以稳基础、聚热点、重公开为着力点,加快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强化基础保障 慈善事业凝聚力显著提升
(资料图)
慈善事业政治方向坚定正确。把党建工作贯穿慈善事业发展全过程,推动其融入组织章程、评估指标、行业标准、项目活动,切实筑牢思想基础和行动根基。慈善组织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单独成立党组织;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成立联合党支部;无正式党员的,由承担其党建工作管理职责的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者指定1个党建工作基础好的社会组织就近带动其开展工作,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
慈善工作政策机制日益完善。慈善组织内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全民化、项目化、长效化募捐机制以及慈善工作与社会救助、社会服务衔接机制等三大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同时,《关于深入推进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社区慈善基金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山东省慈善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了本土化政策落地,先后制作的《慈善组织登记认定指南》《志愿服务时长录入指南》等指引,为促进慈善事业稳健发展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政策依据。
慈善载体平台增量提质。立足惠民生、暖民心,持续打造“慈善组织为轴心、基层慈善平台为臂膀、社区慈善资源为触角”的慈善单元模型,推动形成立体化慈善载体架构。全市慈善组织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50%,覆盖所有行政区(市),服务方向涉及困弱帮扶、青少年关爱、教育文化发展等多个领域;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和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分别占比58%、33%。围绕社区慈善发展,持续推进“党建引领·慈善惠民”慈善品牌建设,打造“五个一”工程,引导慈善力量聚集、慈善资源下沉、服务群众前移,推动实现一社一组织、一社一基金、一社一品牌、一社一基地、一社一文化。目前,已设立3处乡镇(街道)级慈善工作总站、61个村(社区)慈善工作站,成立社区社会组织1.3万余个,拥有志愿服务组织216家、志愿服务团队6150余支、志愿站点6460余处,社区慈善基金40支、总金额200余万元,先后实施“慈善幸福路”“慈善连心桥”“爱心化甘露”等基层惠民品牌工程,建立了49个“微爱驿站”爱心候车厅、5家“爱心图书室”、5个儿童之家,长期开展“春夏秋冬在行动”“党徽和你在一起”等志愿服务品牌活动。
坚持聚焦社会热点 慈善事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聚焦重大突发事件。通过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应对突发事件服务平台、畅通助力渠道,引导慈善组织发挥优势、配合党委政府开展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救援、协调、促进、服务工作。烟台市先后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四川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西藏聂拉木地震等提供3.8亿余元款物援助,并第一时间送达灾区,彰显出烟台慈善的温度和速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烟台市慈善组织主动作为、迅速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当年,全市疫情防控捐赠总额超2.5亿元,捐赠额度位居全省前列。
聚焦乡村振兴。建立“专业+综合”的服务机制,以慈善资源凝聚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乡村建设与发展,全市慈善组织乡村振兴参与率达到100%。“十四五”以来,烟台市先后设立乡村振兴相关公开募捐项目20余个、募集资金3300余万元、实施项目40余个、7万余名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参与活动开展、为4万余人次村民带去关爱。在做实做细服务的基础上,2022年在全省创新开展慈善助力乡村振兴“优居工程”献爱心活动,通过精准对接困难家庭需求与爱心企业资源,累计募集生活物资382万余元,帮助1.45万户困难群众改造生活设施,实现了“有居向优居”的转变;同时,带动全市150余家志愿服务组织、2200余支志愿服务团队、110余万人次志愿者创设开展480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聚焦纾困扶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以扶贫助困为宗旨,围绕助学、助老、助残、助医、助困等五大方面,先后实施300余个救助项目,救助困难群众157万余人次。2002年以来市县两级同步开展的“爱心捐助”项目,累计接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捐款21亿余元,成为烟台市慈善助困经典项目;烟台市慈善总会按照项目化运作、精准化救助、集中化实施“三步走”,常年组织实施“爱心救助”“慈善爱心桥”“爱心复明”“温暖烟台”等23个品牌项目,60万余名困难群众从中受益;莱阳市慈善总会开展的“寻找梨乡脑瘫儿童实施精准救助”项目,惠及莱阳市及周边区市280余名脑瘫孩子,荣获山东省“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聚焦社会服务创新。积极顺应慈善供需双方具体化、多样化的趋势,不断探索新型慈善项目,推动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变,实现“救助+服务”双侧供给。烟台市慈善总会尝试建立事前救助模式,设立5家“肾友中心”,免费为12.6万余人次低保尿毒症患者透析。同时,为进一步回应群众期盼,市慈善总会先后设计了“红苹果”罕见病儿童项目、“孝口福”项目、“慈心善举塑新生”项目、“让你幸福走起来”项目等更多贴近民众实际需求的项目,并争取到与省慈善总会共同组织实施“护佑健康”孤困儿童大病保险项目,促进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相衔接,提升孤困儿童生活品质。烟台市希望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实施了“集结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小青燕”学堂项目等,让慈善服务领域拓宽到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公民素质等社会服务领域,进一步彰显了慈善工作的时代性。
坚持推动阳光运行 慈善事业公信力显著提升
完善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慈善组织理事会监督、政府监督、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推进实现全过程慈善公开。在组织内部监督方面,指导各级慈善总会规范换届,完善组织机构、明晰监事职能、提升运行能力。在政府监督方面,初步形成业务指导部门与登记管理部门联合监管机制,通过前置报备对慈善组织重大项目和重要支出进行业务审查,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年报审查、第三方评估、专项约谈等方式对慈善组织运行实施行政监管。全市慈善组织行政抽查、评估率100%,年报完成率及公开率100%,约谈问题整改率100%。在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方面,市慈善总会常年主动邀请审计部门对慈善账目进行审计,确保捐赠款物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连续14年举办“社会公开周”“慈善开放日”活动,主动晒出财务账目及救助档案,方便公众随时查阅。目前,全市94个公开募捐项目均在民政部“慈善中国”信息完成备案并进行公开,市县两级均公开慈善捐赠监督举报电话,让慈善事业真正与群众携手同行。
规范信息公开。主要依托“慈善中国”信息平台、民政部门门户网站、慈善组织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对相关慈善信息进行公开,不断提升慈善信息透明度和慈善组织公信力。同时,加强民政部门同财政、税务、行政审批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及时公布慈善组织登记认定、注销、公开募捐资格审批、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确认等重要事项变更信息,形成慈善信息联动发布机制。
持续宣传引导。按照“标志性节点+日常普及”的宣传节奏,采取“线上+线下”“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途径,通过“文字+视听”等输出方式,搭建多样化慈善宣传网络,常态化推进慈善文化建设,增强慈善事业发展软实力。每年“中华慈善日”“99公益日”到来之际,广泛开展慈善主题宣传、新闻发布、网络募捐、慈善市集、慈善灯光秀等多种活动,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关注慈善、分享慈善、积极行善;开设“慈善课堂”宣传专栏,对群众关切的“热门”慈善知识进行普及;“烟台慈善”微信公众号年均发布各类慈善信息1200余篇,123期《烟台慈善信息》详实记录了全市慈善事业前进历程;《暖爱》《暖城》《中国梦 慈善情》等微电影和宣传片,生动讲述烟台慈善故事、传播慈善声音;《烟台慈善义工之歌》《与善同行爱飞扬》《慈善义工圆舞曲》等原创主题歌曲在烟台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