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无处不在。
如今我们的生活被广告包围,
(资料图片)
手机、电视、报纸、杂志、大街等媒体,
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广告。
“广告套路那么多,回到古代就好了”
广告,
如果你认为它只是近现代人会的事儿,
就真的大错特错了。
古人早就玩转“广而告之”这种操作,
广告这东西,
历史悠久着呢!
先秦广告:行商 坐贾
早在先秦时期,商界里早就有了广告,当时最流行的广告方式,有两种:一为“行商”,二为“坐贾”。
行商,说白了就是移动式广告。 比如吆喝叫卖、乐器演奏、表演及展示广告等等,都在此类行列。
坐贾,“坐”顾名思义,就是坐在家中,生意上门。 往往是店铺有招牌广告、幌子广告等。
“商之为言幸也,章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贾之为言固也,固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故通物曰商,居卖曰贾。”——《白虎通》
请当红“明星”站台,为其推广,你以为是现代人才有的发明吗?
《战国策·燕策》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在马市卖马,一连三天没人光顾。
于是,他找到了伯乐,希望伯乐能到马市上特别关注一下他的马,如果这样的话,伯乐能得到一天的酬劳。
第2天,伯乐来到马市,按照事先约定的计划,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结果被伯乐认证的马,价格“嗖”的一下就翻了10倍。
这就是最早期的“名人效应”的广告。伯乐做了历史上第一位名人代言广告,也拿到了第一笔代言费。
秦汉时期:叫卖广告
在秦汉时期,最主要的广告形式是口头叫卖广告、音响广告和悬帜招幌广告。
俗话说,不会画画的厨子不是好销售。
《诗经》里就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诗经·有瞽》记载:“箫管备举”。汉代郑玄解释:“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
可见,在汉代卖饴糖者用箫管发音作为广告,做生意也是要多才多艺才行呀!不然也得是什么豆腐西施,颜值高才行。
唐代:灯笼广告、酒旗广告
除了叫卖广告,灯箱广告、橱窗广告以及商家派发的广告传单,在古代都已出现。
灯箱广告最早出现在唐代,不过那时候不是电灯,而是灯笼。
王建在《夜看扬州市》里写道:
夜市千灯照碧云,
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升平日,
犹自笙歌彻晓闻。
盛唐时期,国富民强,人们的夜生活也丰富了起来。唐朝的夜市热闹,灯笼广告C位出道,也就不稀奇了。
灯笼广告上,是有字号的。而且,灯笼的个数和颜色也有特定的含义,它是唐朝酒店和餐饮业的重要广告形式。
灯笼广告自唐代产生后一直长盛不衰,到宋代发展到极盛。
酒旗
唐朝开始流行起了酒旗广告。唐朝盛产酒鬼,所以卖酒的多,酒旗也就多了。
酒旗广告是悬帜广告的一种,呈现于汉代,在唐代发展到最兴旺的阶段。酒旗也称酒帘、酒旌、青帜、青帘、酒家望子等。
张籍《江南曲》
长干午日沽春酒,
高高酒旗悬江口。
......
在《水浒传》中也有关于酒旗的描写,例如武松打虎前喝的“三碗不过冈”,那就是景阳冈一家酒肆前,悬挂的酒旗上的广告词。
刘继卣《武松打虎》连环画中的“三碗不过冈”酒旗
宋代:印刷广告
到了宋代,社会繁荣,经济富裕,百姓安定,广告的发展也进入一个高峰。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在《清明上河图》中,汴梁城中街头,商家摆放着多种多样的标牌挂板,有的介绍店名和商品的,有的图文并茂,有的以诗句对联推销商品,这些广告类似于今天的平面广告。
街道的繁华和商家的云集印象深刻,店铺门前形形色色的招牌就是广告的一种,也就是今天的户外广告。
《清明上河图》局部
桥头的酒楼挂着“新酒”酒旗;卖香的“刘家上色沉檀楝香”,卖药的“赵太丞家”,开医馆的“杨家应症”,卖绸缎的“王家罗锦匹帛铺”。
卖香料的挂着“刘家上色沉檀楝香”
在《清明上河图》中,仅汴梁东门外附近十字街口,就有各家商店设置的招牌、横匾、竖标、广告牌等30余块。宋代广告业之昌盛,可见一斑。
食店门口挂着“孙羊正店”
广告画的形式,至少在南宋时期就已出现。
下面这幅画,是“眼药酸”的推销广告。
右边的蓝衣服,指着自己的眼睛说“我有病”,左边穿红衣服的胖子,热情地拿出“眼药酸”,说“没事儿,大兄弟,有眼病,就用××牌眼药酸。”↓
眼药酸广告
宋代是中国印刷术的黄金时代,印刷业就跟现在的互联网行业似的,那可是势头大好的高新技术产业。
印刷广告,也就应运而生。
南宋时期,杭州有个叫沈二郎的,印刷了一个书籍推销广告。
大体意思就是“我们家的《莲经》,请了大文豪校正重刊,用的是道山场造的高级纸张,最先进的印刷技术。请大家认准沈二郎经坊新雕印刷厂。”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雕刻铜印版
其实,除了请“大文人”站台,还有请“大文人”为商品吟诗作赋的,也就是现在的软文。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当时的软文大师:
苏轼
从茶叶、馓子到再到东坡肉,他都做过推广,简直是 广告界的乔布斯!
苏轼
他为馓子赋《寒具》一诗,堪称商业广告诗的范体。馓子其实就是长这样↓↓↓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大师就是大师,短短四句就描绘出一位美厨娘用纤手揉面,馓子在锅里炸的外酥里脆。美女加美食,给人以无限遐想,此诗一出商铺立马火爆起来,馓子也成了家喻户晓的食物。
元代:征稿广告
到了元代,广告套路越来越多了。
元代出现了征稿广告。就是杂志封底常见的那种“征稿启事”。
在《天一阁藏本》类书中,元雕版印刷的《元诗》最末附有一则征诗广告,原文共四行:
“本堂今求名公诗篇,随得即刊,难以人品齿爵为序。四方吟坛多友,幸勿责其错综之编。倘有佳章,毋惜附示,庶无沧海遗珠之叹云。李氏建安书堂谨咨。”
元代杂剧盛极一时。咱们吃完饭去看个小电影,元代人民群众看杂剧。
电影不都有海报么,元代的杂剧也有海报,叫“招子”,也有叫“花招儿”、“纸榜”的。
杂剧演出前,“瓦子”(游艺场)里的“勾栏”(戏场)都要事先挂海报。这些海报是彩色的,写着戏名、演出者,和现在的电影海报差不多。
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元代壁画
“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
明清:对联广告
在明清时期,叫卖广告仍旧是广告一哥,扛把子。
卖画的“画棚”的:
“买的买来捎的捎,都是好纸好原料!东一张,西一张,贴在屋里亮堂堂!臭虫他一见心欢喜,今年盖下了过年的房……”
卖花生的:
脆瓤儿的落花生啊,芝麻酱的一个味来,抓半儿空的——多给。(清光绪蔡绳格《一岁货声》)
户外广告也不堪示弱。反映明代南京繁华景象的《南都繁会图》和清代的《乾隆南巡图》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的户外广告。
卖海鲜的“福广海味”、卖杂货的“川广杂货”、卖文房四宝的“徽墨湖笔”,旅馆的“孟尝君店,千里客投”、银店的“国宝圆流,汉制今传”以及“李时珍药铺”、“神农遗风”诊所……
《南都繁会图》局部
明代中后期以后,文人儒士逐步冲破传统的轻商观念,用他们的文字特长进入广告领域。
也就是说,文人开始接推广了,对联广告出现了和流行,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用对联。
《乾隆南巡图》局部
古代广告,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逐步变化,从感官体验到媒介传播,从单一形式到综合体现,见证了古人生活的变迁。
如今流传下来的广告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给人一种即视的画面感。广告,古人也会玩,而且还很时髦。
未完待续在“媒无界”微信公号
邀请彭小东导师线下企业内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