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动态正文

“IP内容+场景消费” 引领“五一”假期旅游复苏 环球热点

2023-05-08 05:16:56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童彤


(资料图片)

今年“五一”假期,2.74亿人次的国内出游人次,彰显了国人旺盛的旅游消费热情。“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市场恢复甚至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专家认为,如今的旅游消费市场已经逐渐演变成旅游IP内容创新“唱主角”。文旅市场亮点纷呈,进一步从需求端激发了旅游消费对关联产业的带动。

从业者心声:旅游市场变得文艺了

在旅行社工作的小周,兜兜转转始终没有离开旅游业的圈子。“过去三年疫情旅游业冷到冰点,但我们熬过来了。”小周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坐等只能退出这个行业,于是其利用线上平台和一切可利用的技术手段,开展“云旅游”尝试,利用分布全国各主要景区的导游讲解员资源,在线上吸引了不少云体验旅游的客户资源。

小周所说的“尝试”,在过去三年里几乎是全国人民用于弥补无法外出旅游的共同选择。如今,那些数以亿计的“线上体验客户”纷纷走入“线下”。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比起以前,现在的旅游参与者更文艺了。”小周解释说,越来越多的景区乃至城市开始大量挖掘历史价值、文化资源,打造高水平的文旅IP等。“虽然不是哪个城市都有迪士尼和环球影城,但那些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景区的文化历史同样对人有着巨大吸引力,比如西安打造的大唐不夜城和洛阳古都汉服文化等都在这个假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相比以前旅游黄金周的门票收入动辄创纪录的现象,如今,旅游市场看重的是旅游规模带来的巨大消费力。

“只有逐步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的景区运营,才能获得更长久和更可持续的旅游消费市场。”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景区门票价格看似小事,实则是左右我国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尽早形成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找寻激发大众旅游意愿与景区运营盈利的平衡点至关重要。

吴必虎认为,旅游产业应该转变一味依靠门票生存的方法,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要分离,要发展特许经营、要发展旅游创新、要发展遗产的活化。他说,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增加适应新时代文旅发展的政策供给。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新业态创新,做好景区实现从“门票经济”到“IP内容的创新”和“场景消费运营”的升级。

旺盛出游需求彰显全年消费回暖信心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国石油制品、汽车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4%和20.9%;服装、化妆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4%、16.5%;通信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20.1%;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13.9%。

“假期消费恢复,迸发的不光是旅游市场的活力,更是对整体经济复苏向好的信心。”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对本报记者表示,逐步激活的旅游业对于当前经济复苏和稳定就业需求而言有着重要的正面作用。

彭刚认为,从全年看,政策要始终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各地也要继续坚持出台扩大消费举措,比如,发放消费券等,充分发挥“政府搭台、商家唱戏”的作用,推动各类消费行业持续向暖,让消费提振可持续。

有数据显示,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关联产业超过110个,且近年来对相关产业的贡献不断凸显: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和商业的贡献率超过40%。

旅游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不容小视。彭刚提醒,消费与就业稳定二者间互为促进。只要能够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同时做好增收文章,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从而不断地激发潜在消费需求,贡献消费之于经济增长的巨大拉动力。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动态

关注